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政府公共衛生危機管理能力

年來,各類公共衛生事件不斷發生,尤其是2003年的SARS疫情,以及2008年之毒奶粉事件,嚴重危害民眾健康,甚至重創社會經濟與安定秩序,因此,如何增強政府公共衛生危機管理能力成為政府當務之急;中國雲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07年以SARS、禽流感等公共衛生事件為研究途徑,對昆明市地方政府的公共危機管理能力進行系統性研究,並提出政府公共危機管理之決策依據。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之定義,公共衛生危機事件,又可稱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發生突然,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之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急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情,其中傳染性疾病為構成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體。該研究團隊提出評估政府公共衛生危機管理能力之指標體系有四,分別為危機預防能力指標、預警能力指標、控制能力指標、學習能力指標,具體而言為防止公共衛生危機事件發生的危機預防能力、及時與準確的監測和報告公共衛生危機事件發生的危機預警能力、正確有效的控制公共衛生危機事件的危機控制能力,以及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之公共衛生危機學習能力。
從公共危機管理之目的與效果而言,危機預防遠比危機處理更為重要,預防能力則為各種防範措施在危機管理中的具體表現,包含事前、事中以及事後的危機全過程之預防,該研究團隊區分危機預防能力評估指標有二級,一級指標為事前、事中及事後三個階段的完整性,分別體現在制度層面、機構層面以及訊息層面,三者相互聯繫、彼此作用,貫穿於危機管理的始終,並從此三方面細化一級預防能力評估指標,從而建立二級評估指標,共計廿五項,成為一級指標之具體化。
對公共衛生危機進行及時、準確、有效的預警,為政府展開公共衛生危機管理之關鍵,所謂預警能力評估,係指透過引入一套常態性的評量體系,通過評量體系的引導、約束和規範功能,使政府能夠對其公共衛生危機預警能力不斷進行自我檢驗和評核,從而增強其對潛在衛生風險的識別及有效把握風險轉化成危機的概率、趨勢和規模等,最大程度地降低危機損害程度。該研究團隊建構評估預警能力指標體系具有四原則,分別為全面性原則、敏感性原則、準確性原則、及時性原則。
公共衛生危機爆發過程的控制能力,在於危機事件出現時之及時有效的把損失控制在最小範圍內,並且有遏止風險擴大之能力,建構該項評估指標體系可從六個方面來觀察,其一、危機決策:包含危機決策機構、危機決策流程以及危機決策修正;其二、觀念控制:包含媒介的選擇、訊息質量與訊息效果;其三、控制人員團隊:主要從業務、素質、職業道德、能立及反應速度等方面進行觀察;其四、控制物資調配:為確保對危機事件的有力控制,需做好相關物資的儲備、運輸以及配送服務;其五、控制過程組織:控制過程為控制危機時,對人員、物資、經費綜合協調配合運作,以應對危機事件的一種能力表現,包含負責機構、組織方式、感染人員治療、為感染人員疏散情況等四方面;其六、控制成效分析:係針對已經控制住的局面,避免疫情的再次復發,並在此基礎上恢復日常運作,此指標包含疫情觀測點設置、衛生消毒以及人員安置等方面。
公共衛生危機管理學習能力指標體系,係評價政府相關部門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過程中,以及日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總結、自我完善能力的指標,該指標體系需符合全面與精緻原則、應地制宜原則、階段性與目標導向原則、銜接性原則,以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
中國雲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以昆明市公共衛生危機管理能力為個案,分析評估政府公共衛生危機管理能力之四大指標面向與相對應之各種細項內涵,從理論基礎上發展出評估指標,詳盡且完備地呈現出公共衛生危機管理能力建構上之方方面面,對於政府擬定公共衛生危機管理策略具有實用之助益與貢獻。
參考文獻
《昆明市公共衛生危機管理能力評估研究》,2007年10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